我院基础与纲要课教研室开展2022年秋季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09-16 2137

9月15日晚上20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与纲要课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2022年秋季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本次会议由德法课集体备课小组长张香老师主持,参加会议的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还包括校内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共15人。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由彭丹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其他老师作交流发言。

image.png



首先由教研室主任杨豪介绍集体备课的基本工作情况,他指出,集体备课是教研室的每周例行工作,目的是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形成了实行轮流“1人主讲+多人交流”的集体备课模式,以后将按照这样的模式开展下去。教研室所有老师都会被纳入到轮流主讲的安排中来,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支持与配合。

接着,本次集体备课主讲人彭丹老师围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进行了展示,从“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人的一生?怎么度过人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该怎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等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使学生充分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

image.png



针对彭丹老师的展示,盘淼老师作了点评,明确指出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不是空洞说教,年轻教师要摒弃照本宣科,杜绝满堂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希望年轻教师活学活用案例,特别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真正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接着,贺宝玉老师谈了三点建议,一是关于人的本质这一知识点,老师要有例子支撑并能从哲学的角度阐释清楚;二是关于案例的选取一定要谨慎,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案例;三是要紧扣教材并吃透教材,真正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

紧接着,李荟、刘莉、先放梅三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岗位性质,围绕“与大学生交朋友”、“讲述身边的抗疫故事”等方面作了分享和交流。

image.png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与纲要课教研室主任杨豪指出,这是一次高效率和规模较大的集体备课。通过这次会议,汇聚了集体智慧,与会教师从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解读,到对案例选取适用性的严格把关,再到课堂教学逻辑的梳理,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今后的集体备课大家都要积极参与,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增强教学凝聚力,真正使思政课更好满足学生的期待和需求。

(图/文:彭丹 审稿:周欢 罗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