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及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落实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进行了新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的学习活动。
9月1日上午 ,在师德楼301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聘专家顾问马黎晖教授通过空中连线,做了主题为“集体备课备什么、怎么备”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吴鲍兰主任主持,罗成华副院长、杨豪主任、陈国敏教授等全体教职工参会。
讲座中,马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专题,围绕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备什么、怎么备课等几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讲授。马教授指出集体备课就是要改变教学理念,增强问题意识,以问题线索作为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抓手,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学深吃透教材,更好地利用教学方法,攻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每节课的育人质量。她详细讲授了备课内容和备课环节:一是备教材,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要采用“教材+时政+主要文献”的形式有效突出思政课的性质;二是备学生,了解学生以及学生的思想困惑,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尖锐敏感问题有针对性地备课,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三是备教法,做到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为此,马教授建议采取专题教育,采用问题链教学方法,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互动开展教学。马教授指出教师要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在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与时俱进;教学设计也应更加全面,即在授课内容结构上、在问题链、案例选择、互动环节、板书、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上均要进行设计。总之,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实现思政课“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还能够让广大师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真正做到让思政课“活”起来。
会后,罗成华副院长对马黎晖教授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交流备课心得表示感谢,指出全院教师在本次专题学习中收获满满,并要求全体教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将马教授讲授的备课方法逐步融入到常态化的集体备课之中,使每个教师都朝着教学能手和科研能手的方向不断努力奋斗。
马黎晖简介
马黎晖,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法学博士。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教研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培项目主持专家,兼任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委库”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治理理论,新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般课题3项,主持完成其它各类课题8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7篇为CSSCI期刊。
(图文:吴鲍兰 审稿:周欢 罗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