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社会调查能力和调查材料利用能力,5月24日,非遗学术工坊第五期暨校级重点课题《共同富裕背景下贵州农村“头雁”口述史》课题进展汇报在大学城校区行政楼205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晓萍教授莅临指导。科研处杨珍珍、文旅学院邓雯雯、法学院刘佳、体艺学院冉义娜等老师及30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学生参加了活动。活动由付敏主持。
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 吴晓萍教授针对口述史的难点与困惑,为在场师生做了较为细致的讲解。她强调,只有把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与数据用于教学与科研,调研才具有重要意义。吴教授使用生动案例进一步引导师生,鼓励他们基于各自的学科基础来提炼相应的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课题负责人付敏对课题的实施过程、开展的工作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打算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课题自去年立项以来,已经访谈了29位非遗文创带头人,足迹遍及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遵义、铜仁、毕节等地、州、市、县,收集录音85小时,当前已经整理出29人的逐字稿及11人的二次稿。付敏表示课题组将按照工作计划继续开展后续研究工作,早日达到结题要求。
活动现场
最后,与会师生基于课题参与经历,就社会调查方法,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出发,积极表达了个人的见解与疑惑。吴晓萍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与会者的各类问题,并给予了宝贵的建议与专业指导。
通过本次活动,师生的知识有效增长,视野显著拓宽,为非遗专业建设打下基础。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