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教研室 开展文学经典系列学术讲座——《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方法》

文学部 2021-10-27 2013

2021年10月22日14时,我校在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开展文学经典系列学术讲座——《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方法》。本次讲座主讲人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美学学会会员刘海教授,讲座由文传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方守永老师主持。讲座对象为汉语言文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在校生、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

刘海教授讲到:“阅读,伴随我们一生”。从广义上来说:我们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整个宇宙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真相的信息获取。例如:今天我们看天空乌云密布,气候变了,这时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阅读天气。狭义的阅读是基于对文字材料的信息获取,例如: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就回归到书本。提升阅读过程中大家会想当然的说,提升最困难的是哲学,哲学在于思维,它是有限的,是特定时间的,是有限科学性的东西,阅读哲学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把它作为磨刀石去练就人们的思维能力。

刘海教授

刘海教授阐述了最难读的恰恰不是哲学,而是文学类的东西,它首先在于创作主体,亦即作者以想象的方式去构建的一个意义世界,将读者内心复杂的东西进行一次思维的发酵和情感的置换,通过艺术性的加工丰富的文学语言的呈现,又在脱离特定的创作语境和民族文化语境的过程中为我们所接受。这里面会产生一种非常强大的过滤和转换。

首先,关于阅读如何展开,刘海教授作了如下解读:

①从好奇心开始,这是阅读的动力。

因为有不满足,不理解,所以追问,探寻。追问的足迹与探索的结果,最终都会以文字符号的方式呈现在书籍里,阅读不仅是对自我疑问的回应,更是打开人生的窗户。

②阅读,是“心”的旅行。

不藏在狭隘的物理空间中,而是去阅读里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③阅读,让我们看见“世界”。

阅读可跨越一切障碍,让内心变得广阔。

④阅读,让我们找到自己。

丰富的阅读让我们构成内心世界的完整性。书籍推荐《如何读,为什么读》,“如果人们要保留任何形成自己判断和意见的能力,那么他们继续为自己阅读就变得很重要”。

讲座现场

阅读的效果只有正确的路径才能到达它所想要的效果,条条大路通罗马,阅读首先要完成什么?树立一个正确的阅读观念,找到阅读这本书的正确方法和路径,就是路径地图,就像我们去过很多不同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地貌和人文风情,如果你把每一本小说读出它的地貌和人文风情,这样我就可以觉得你的阅读成熟了。

讲座现场

其次,关于阅读对自我具有的价值

作者呕心沥血的数十年,用心血凝结成精华的文字,我们仅仅需要几十元就能获取,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反复咀嚼阅读,读出甘甜,读出苦涩,教会我们选择,引导我们前行,使我们明辨是非,知人而自知,生命中也总会遇到一些事,超越我们的价值观,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超脱于我们认知的事。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使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一个爱读书,知识渊博的人,能通古博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且明知于理,晓知于情。

通过阅读,你能够与先贤们博古通今,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使你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最后,刘海教授总结:“每个时代都需要写作,更需要阅读。”希望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不断丰富自我,磨练自我,学习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为国家文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拼搏创造出自己的未来。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