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峰,出生于1988年7月,男,苗族,中共党员,2012年7月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08级计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职于贵州省黔南州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文/伍正南)人生总是写满了走来与离开,大学是人生的一个站点,在人文度过四年光阴的杨秀峰,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良师益友,热爱书法、篮球的他还结交了其他学院的很多同学。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也提升了综合素质。毕业后,杨秀峰和大学的朋友们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联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会相互帮助。
生活裹着酸酸甜甜,有收获也有遗憾。杨秀峰说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四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统筹好学习和业余生活的时间。当时会有一种“一叶障目”的局限思维,对自己所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对专业以外的领域也缺少拓展。这导致他在工作后,有时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本领恐慌。如果在大学时能把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一些,再多了解一些其他行业的知识就好了。
2012年7月,杨秀峰一毕业就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了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办事处的一员,开始从事扶贫相关工作。作为基层服务工作人员和参谋助手,他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工作中,杨秀峰也会遇到有老百姓不理解政策,或是不愿意接受一些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决心找寻解决方式。“如果群众提出什么理由或原因,我会根据他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政策进行考量,只要是政策以内可以解决的,当时就可以帮他打消顾虑;如果涉及上级决策的,我会把当地群众的顾虑收集起来,请示上级意见。并且进行后期的跟踪汇报,直到群众的困难得到完全解决。”当工作和生活出现压力时,他都会积极应对,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在福泉市政府办公室任职时,他们的包保村——福泉市牛场镇翁巴村,在2018年顺利地完成了脱贫的任务。
谈到大学时所学计科专业对于工作的影响,杨秀峰总结了三点:
(1) 在理论学习中,明白了要知不足而补短板。促进自己要时时学习、跟进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思想。因为计算机领域发展速度快,新理念层出不穷,要及时跟进。后来在工作中,有新的工作办法他也会第一时间展开学习;
(2) 在顶层设计中,从前的学习经历锻炼了我作为部门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大学老师在教我们网页设计的时候,一直强调要以框架式、模块式的思想进行设计布局。这种学习方式对之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我为解决问题而进行谋划,或撰写策划案时,从前的设计思维都能提供指引”;
(3) 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大数据处理。一次,杨秀峰和同事需要对所管辖乡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进行分析,他凭借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进行了有效的操作和分析。在工作中,学习的理论得以指导实践。
正是因为杨秀峰的敬业精神和实干态度,2013年7月他被马场坪街道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度被马场坪街道办事处评为“优秀干部”;2016年7月被福泉市委评为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7月被黔南州直机关工委评为州直机关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都是杨秀峰用辛勤的汗水和辛苦的工作以及党员的责任感得来的,他笑称自己只是一个服务人员,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服务好一方百姓,为他们排忧解难。“我工作八年以来,已有三次工作岗位的调动。每次调动前,当地的许多群众都会保存我的电话,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都会主动咨询。作为一个服务基层的服务人员,我感到很荣幸”。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生活因为正是因为平凡而真实,因真实而感动,因感动而精彩。闻一多先生说过“有的人说了却不一定做,而有的人却不会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给学弟学妹的话: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学校要保持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坚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种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能够保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学精神;秉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奋斗精神;不懂就学,不会就抓紧时间练习,将大学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不光是指学书本上的内容,还应当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母校寄语:
值此母校建校20周年之际,祝提供青春舞台的母校鹏程万里,再创辉煌;也祝辛勤耕作的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更祝青春活泼的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