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着力“五路网”,建筑支部“新高楼”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秉承“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理念,引导党员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规范政治行为、遵守政治纪律,合理规划“思想建设路网”“学风建设路网”“专业建路网”“社会服务路网”“文化建设路网”,共同修建“思想教育阵地楼层”“党建+专业阵地楼层”“社会服务阵地楼层”,不断推动支部发展,有效提升支部“政治力、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服务力”,将党建与学生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20年党支部成立以来,连续两年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蔡星等12名党员先后荣获“优秀党员”荣誉称号;9人获国家级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4人获省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等表彰。支部党员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竞赛,获省级BIM二等奖、省级结构大赛二等奖。图片

图片

参观息烽集中营红色基地

01

夯实理论学习基础

编织思想建设路网

       铺织“学习型”路网,完善学习制度。一是规范“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制度,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吸取营养。二是“线上+线下”路线相结合,将支部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将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素养相结合,依托“学习强国”“易班”“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让党员学习时事,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支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知识竞赛、电影展等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

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

02

推行“党员+”模式

编织学风建设路网

      注重党员发展,以“党员+”模式,引领学风建设,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一是“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模式,通过教师党员带学生党员成立学习小组,教师党员在政治思想、专业学习、生活中解答学生问题。二是“党员+团员”模式,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实现党建团建共发展;三是“党员+群众”模式,党员队伍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帮助群众树立热爱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实践中拓展素质、提高能力。

03

推动专业融入党建

编织专业建设路网

      采用“党建+专业”模式,将专业学习内容融入党建工作。一是以赛促学,每年开展并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BIM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建筑规划设计大赛”贵州省广联达高校建模比赛”等比赛。将专业能力提升融入党建当中,打造“又红又专新工匠”。二是紧扣学院专业特色和发展目标,结合思政课程建设,每年开展专业化思政比赛,如:“绘党史、展当下、建未来”等,并通过探访革命老区、每学期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深入实践调研,开辟“思政”新阵地。

图片

绘党史、展当下、建未来活动现场

04

坚定初心使命

修筑社会服务路网

      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支部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建工党员先锋队”。一是“三融促发展”,共建美丽新农村,把党建、专业、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助力学校改革发展,响应国家“强省会”“乡村振兴”号召,组织支部党员到新农村调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关注乡村发展问题,提出改进规划意见,致力于发展新农村,为贵州的发展添砖加瓦。二是献身公益事业,共创和谐社会,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努力提高党员自身价值,聚焦自身专业和服务地方发展,编织社会服务网。

图片

助力乡村振兴,下乡调研规划方案

05

传承红色经典

坚守文化建设路网

      支部注重党的红色经典传承,合理利用周边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加强党员理想信念、纪律意识、群众观念、优良作风教育,提高党员同志政治站位。一是组织“红色”党日活动,组织各类“红色学习”“红色文化艺术展示”“红色电影展”等内容的党日活动,带领支部党员了解先进典型和榜样、了解革命遗址蕴含的感人故事。二是展现支部优秀文化,支部经常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交流,加深理解,增进党支部内部团结,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网络新闻、现实展板等形式宣传展现支部优秀形象,激发党员对党支部的依靠和热爱,增强党员对支部的归属感,共同打造优秀党员队伍。

图片

“以书传承,爱心传递”公益活动

共 1 页 1 条数据